河南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日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印发《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进一步发挥二十四节气在传承文化基因、促进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日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印发《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进一步发挥二十四节气在传承文化基因、促进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卫,这座坐落于宁夏中西部、黄河与沙漠交汇处的城市,不仅以沙坡头的壮美风光闻名遐迩,更因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而底蕴绵长。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间智慧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
气温渐低,但位于四川省的新津宝墩遗址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仍热度不减。近年来,以宝墩、三星堆、金沙三大遗址为核心的古蜀文明IP持续“破圈”,不仅带动博物馆客流与文创销售屡创新高,更推动珍贵文化遗产与多业态深度融合,为四川文博经济注入强劲动
10月22日至24日,来自21个亚太国家的媒体记者齐聚凉山,开启“亚太媒体四川行”活动。媒体团先后走进西昌市、昭觉县、普格县,感受建昌古城的历史底蕴与当代活力,见证中国脱贫攻坚成果与民族教育创新实践,用镜头与文字记录凉山发展脉动。
炳灵寺石窟 :位于临夏州永靖县,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现存窟龛216个,石雕及泥塑造像815身,壁画约1000平方米。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供销药材通小编精心整理,为您特别呈现中药行业政策栏目,详细解读全国及各地中医药政策,助您了解药材政策变化,了解中医药政策最新动向。本篇文章关注重点关键词:中医健康、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传承
青石巷陌,诉说百年沧桑;古树参天,荫庇一方净土。新晋为国家4A级景区的中方县荆坪古村,在十月迎来了一场人气鼎沸的“焕新”热潮。根据客流摄像头监测大数据建模分析,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重点打造的城市文旅会客厅“一轴四点”项目在“双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占全市监测点客流
检查组一行先后赴博兴县、滨城区、惠民县,实地检查部分剧团、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非遗陈列馆、中医馆、书会展播中心等,详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落实、传承与利用等方面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有关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工作汇报,并与人大代表、“非遗”领域专家
巴黎时间2025年10月23日,巴黎国际文化遗产沙龙于卢浮宫卡鲁塞尔展厅开幕,聚焦装饰艺术(Art Deco)。恒源祥特设展厅,以“双百年”叙事为核心——致敬1925年Art Deco装饰艺术运动的诞生,并预热其2027年品牌百年庆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保护既关系文化根脉延续,也涉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文基于检察
10月25日,2025仰韶论坛在三门峡开幕。在深入探讨“仰韶时代”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与文旅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交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更好的规范和加强临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区文旅局非遗中心对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10月25日,第四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今日在四川广元开幕。大会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推动石窟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由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等联合主办,中铁科研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等承办,吸引全国60余家机构150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生平事迹与精神遗产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们。关于他的躬耕之地,历代文献记载清晰,现代学术研究结论明确,文化传承脉络连续,值得我们认真梳理与共同守护。
在青峦叠翠的重庆老瀛山脚下,藏着一座文化“宝库”——当你步入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内一栋不起眼的小楼,沿着楼梯登上二层,綦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映入眼帘。馆内收录了重庆市綦江区截至2024年年底的6批共10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14项。它是重庆移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活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技艺智慧与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
“绣线要选草原上最嫩的绿,针脚得跟着羊毛的纹理走,才能绣出风吹草动的活气。”近日,在米东区柏杨河乡梧桐窝子村,布丽恒·哈布拉哈提手持未完成的绣品,耐心向徒弟演示传统纹样的针法。
《农耕探文明》聚焦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与科技等方面的宝贵价值,揭示中华民族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生动展现农耕文明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其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我国拥有25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占世界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还拥有188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下,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在守护千年农耕智慧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